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請用戶外觀察代替飼養,拒絶買賣野生昆虫


一直不知道該從什麼角度去切入,為這些甲虫來請命.
牠們是一直不被社會重視的一個族群,
偏偏不知從那一年開始,國小四年級的自然課多了一個課程,
是需要學童自己飼養甲虫,並且完成一份幼虫蛻變成成虫的觀察記錄.
這下子的推波助瀾,全台灣的甲虫都跟著倒大楣!

大貓放送站是用來放大貓想大聲廣播的訊息,或是偶而經格友同意後轉貼我希望能有更多一點人看到的文章與訊息!今天看到小張哥po了這篇文章,讓我想起多年前在美術館實習時發生的一段小插曲。
那是個典型悶熱的夏天,我很怕夏天烘烤般的高溫空氣,偏偏又很愛夏天震耳的蟬鳴,和午後雷陣雨過後路面聞起來的特殊味道,更特愛雷雨交加的夜晚,在安全的房子裡聽著夏天才可能有的磅礡雷雨氣勢。我記得念高中時,教室旁就是好幾棵高大的樹,夏日的蟬鳴音量可以大到嚴重影響老師講課,老師可能很困擾,我卻好喜歡這在記憶中很鮮明的聲音。
離開校園之後,有幾年的時間在玻璃帷幕大樓裡工作,幾乎忘了蟬鳴的音量可以多驚人,直到那個進入美術館實習的夏天,下午偷閒喝咖啡時,我喜歡走到外頭的樹下,享受被音量大到惱人的蟬鳴包圍的感覺。但也因為這樣發現,每一天,都有好多小朋友和家長帶著罐子或塑膠袋來抓蟬,經常看見一群小朋友用力搖晃手中的塑膠袋,比賽著看誰的蟬叫得比較大聲,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帶來這場蟬浩劫,讓他們在蟄伏土裡多年之後,無法安然度過繁衍後代的短短七日。有一次,我忍不住問幾個抓著塑膠袋的小朋友,蟬出了土壤後只剩幾天可活,需要繁衍後代,是不是可以放了牠們,小朋友說「蟬那麼多,又抓不完」然後就跑得離我遠遠的
有一回,美術館辦了為期三天的藝術營,我對其中一位小男孩印象特別深刻。這個小男孩大約五、六歲,還沒有上小學。三天的藝術營中,安排了多位老師引導學員用不同的形式和材料創作,這個小男生很特別,不管用什麼材料,他創作的題材都是獨角仙、鍬形蟲,姿態多變、細節詳細到你無法不注意到他對鍬形蟲的熱忱、知識和絕不動搖的專注。閒聊中,知道了小男孩的爸爸會刻意尋找有關鍬形蟲的展覽,帶他去看,家裡有好多跟鍬形蟲有關的圖書、漫畫、圖鑑,一開始,我們幾個大人很佩服這位爸爸投入這麼多的時間和心力陪孩子學習、成長。小男孩侃侃而談他養過好多好多鍬形蟲,他能數出的種類名稱足以讓我們目瞪口呆,他知道該怎麼抓、怎麼餵養、拿什麼當牠們的食物。不知為何,我很自然的冒出一個問題:「你養在箱子裡的鍬形蟲可以活多久?」小男孩說:「不知道,死掉之前就要把牠們做成標本啊」然後他繼續分享著,他爸爸如何教他把活的鍬形蟲處理成標本。很聰明、很厲害的小孩,可是,我頭皮發麻,耳朵自動關上了。
隔天,有個戶外課,這個小男孩簡直像腦中內建鍬形蟲探測器,其他學員依照老師引導做戶外觀察時,他跑到一棵樹下挖到一隻在土裡的鍬形蟲幼蟲(肥肥的又稱雞母蟲),他想把雞母蟲帶回家做成標本,那堂課的老師卻不准他這麼做(因為對他不上課只顧挖土已經很不開心了),小男孩立刻哭鬧不休
輔導員們安慰他「雞母蟲從土裡挖出來可能會死掉」
他說「不會,我會養牠」
輔導員說「你已經有很多鍬形蟲了,不差這一隻,快進去上課吧」
小男說「這一隻不一樣啦,我的標本都是成蟲,我要把這個幼蟲帶回去做標本啦...這是我發現的,是我的啦...
接下來的記憶模糊了,只記得很長一段時間的哭鬧、尖叫、踢腿,以及我腦中的疑惑,小男孩很迷戀鍬形蟲,爸爸盡力幫他蒐集有關鍬形蟲的一切,不知道他家裡的藏書中,有沒有任何一本告訴他鍬形蟲是個生命體,以及這個生命體在生態中的角色與關聯。或許標本圖錄告訴他精美的標本創造生命更恆長的價值??
註:小張說「土壤裡的多是金龜類的幼體(如金龜或獨角仙等。。。)
腐木中的才是鍬型虫或天牛的幼體喔。。。。」

16 則留言:

  1. 對!!我也很有感觸~~任何生命體都不該被人類用這樣的心態或是什麼的去虐待!!就算他只是一隻甲蟲或是蚯蚓...
    小學的教課內容整個很歪曲!!!!!!很想去抗議!!!!!!!

    回覆刪除
    回覆
    1. 蓓蓓好有正義感!
      現在的教材五花八門,不知教育部用什麼方法有效審核把關
      在美術館時,聽說有些小朋友的暑假作業是觀察寵物以及記錄與寵物的互動
      抓蟬有可能是應付這項作業的選項之一,所以有許多家長出馬幫小朋友抓蟬
      其他的家長有的去水族館買魚,有的去寵物店買小老鼠、迷你兔
      有些經不起小朋友哀求,買了貓、狗代替忙碌的自己陪孩子度過漫長暑假
      於是,暑假過後出現棄養潮,開學了,小朋友膩了,忙碌的大人沒時間照顧,很多寵物就被放到街頭自求多福了
      我不了解小學教材,不知道這樣的作業是不是常見,出「養寵物」當作業實在是魯莽、思慮欠週

      刪除
  2. 呵呵!幸好現在沒有活恐龍萬一我家恐龍迷像那位小朋友一樣要找標本 :(( 我就慘了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嗯,首先,您得要有非常非常大的房子 :))

      否則,用更簡單的方法,就是先引導他尊重恐龍是生命而不是玩具
      那位小朋友不是要找標本,他是要收集楸形蟲「做標本」

      刪除
  3. 小孩不懂珍惜生命的可貴,父母社會難道沒有責任?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小甜甜,
      引導小朋友了解生命的可貴、尊重生命的價值,真的好重要!
      畢竟,我們這個社會的將來,跟眼前這些小朋友帶著什麼樣的價值觀成長有很大的關係

      刪除
  4. 小小的動植物~不管是養的還是野生的~都有他的生命~希望都能夠好好的愛護~!!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部份的情況,生態有它的平衡之道
      像這樣造成大量捕捉的現象,的確很令人擔憂
       

      刪除
  5. 沒錯,教育認識昆蟲的背後,
    應該是要大家要珍惜,愛護大自然的一切。

    感謝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呀,
      不然等到以後只有標本館看得到牠們的模樣
      就後悔莫及了!

      刪除
  6. 應該受到指責的, 首先是縱容孩子的父親, 很多的成年人, 自己本身也不懂愛惜生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像這樣極聰明又有超群的專注力的孩子
      更讓我留意他的惻隱之心與同理心
      這樣卓越的孩子將來可能在某些領域有影響力
      人性的一面將決定他們帶給社會的影響力是正面還是負面

      刪除
  7. 採集昆蟲不是種罪惡,罪惡的是採集昆蟲卻無法從心底深切的了解採集昆蟲的意義,採集,主要目的便是,確認種類的分布、生態,適量的採集,不會造成族群的危害,昆蟲的繁殖能力,應該是人人都可瞭解的,蓋水壩、種果樹、高山茶、高冷蔬菜,所破壞的棲息環境、所躲走的生命是採集無法相比的。
    飼養昆蟲更是研究不可或缺的一步,有些昆蟲,尤其是鍬形蟲亞科、兜虫亞科的昆蟲,生活期多要一年之久,飼養確實是觀察的重要課題。
    製作標本更是個人做研究時必要性的一步,藉由做標本時,近距離觀察蟲體,更能在往後的種類鑑識達到一定的功效,個人標本庫的建立,更是能避免往後毫無目的的採集,如果你只想以戶外觀察代替的話,我想最後也只會是一事無成
    可惜,現在的人似乎都忘了體會這一點,只會口說喜愛昆蟲,卻似葉公好龍般,只懂皮毛,不懂真諦,如果採集只為做標本、飼養只為做標本,那嚜的確是浩劫阿,我輩嚴守採集紀律、飼養研究的墨者已經很少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您的回應,並提供不同的觀點
      我想,這會是個好機會從不同的觀點心平氣和的來討論
      首先,小張的觀點是從拒絕買賣野生昆蟲出發,大貓從尊重生命價值出發,相信喜歡大自然的朋友,大多數會同意這兩個立論的出發點。
      我同意您說的「蓋水壩、種果樹、高山茶、高冷蔬菜,所破壞的棲息環境、所奪走的生命是採集無法相比的。」無奈如今環境已大大不同於我小時候,甚至小張小時候,這些昆蟲數量種類多且容易觀察,棲地驟減,農藥危害加上人為大量捕捉,我和小張一樣,無法同意像這樣捕捉買賣的現象繼續下去,不會造成族群的危害。
      您提到「飼養昆蟲更是研究不可或缺的一步」,我無法同意。大多數的人在小時候因為課程設計的緣故養過蠶,這些蠶,有些未來得及長大就被養死;有些成功吐絲結繭,破繭而出,產下一堆卵,然後被螞蟻搬走;有些卵在家長幫忙以水盆隔絕螞蟻侵襲,加上細心照顧下,孵出為量不少的蠶寶寶,課程結束後,那一大堆蠶最後怎麼處理?我沒印象,也不想去問我媽。透過養蠶,我學到什麼嗎?當然,我觀察到了整個過程,但是,透過準確的觀察記錄,我一樣可以學到該知道的內容,就算觀察與紀錄是重要的工具和技能,有沒有必要每一個小朋友,不管他喜不喜歡、是不是害怕、想不想用心養…都一定要養蠶?透過觀察,小朋友看到了生命週期,但有沒有教他們該怎麼處理手上這為數不少的蠶寶寶接下來的生命?
      您說「製作標本更是個人做研究時必要性的一步」,我不同意。如果是一般常見的品種,在知識流通極為方便的現在,很容易找到豐富的圖鑑或資料庫,提供圖片細節及詳細解說,那麼,又何需一定要建立個人的標本庫?如果是不常見的稀有物種,我更無法同意犧牲牠稀有的生命去豐富個人標本庫。
      參觀過您的部落格,比較欣賞您在野外觀察紀錄過後,就地野放的那一篇。

      刪除
  8. 首先,先謝謝您的回應和閱讀完我冗長的回應,我想可能是我有點搞錯我們互相的立場點了,有辱您再耐心閱讀完我這次的回應,我想,你所主張、所代表的適用於所有社會大眾,也就是單純欣賞、無意願深入探討和無絕對興趣愛好的民眾,的確適用你所說的藉戶外觀察、參考圖鑑欣賞大自然;但我現在所說的和我之前留言的,是代表和我一樣,有絕對興趣、愛好的專業、業餘研究者、愛好者而言。我想您是個明理人,應該能理解何謂研究、愛好吧,如果無法同意,那也不是你的錯,這是價值觀、立場背景使然,你沒有這樣的強烈興趣,沒有這樣強烈研究的意願,確實在相對的立場會提出這樣的觀點,我並非責怪,在其他我並沒有絕對興趣研究的動物,例如:貓.狗.水族.鳥.鼠.兔...等,我也是站在和你一樣的立場,提出一樣的想法,但單單在這件事上,在我具絕對興趣愛好得甲蟲上,我希望你也能稍稍同意一下我(我們這個族群)的作法、感受,以下我一點一點回覆妳,在這裡強調,我所站的立場,是站在一個具絕對研究慾望、興趣愛好的業餘研究者。
    1.你說無法同意像這樣捕捉買賣的現象繼續下去,不會造成族群的危害
    這點我同意,你的觀點站在請勿捕捉野生虫販賣的立場,因為如此一來,沒有實際興趣,只是一時好奇的社會大眾,就有取得的管道,有需求便有供給,那麼職業採集便會興盛,野生虫確實會因此受害,所以這個觀點我同意,但我也必須說說以我們這個族群為本位的觀點,我想,一個真心研究、愛好的人,想要深入這個領域,採集絕對是累積經驗、知識的重要方法,藉由採集而了解族群的分布、攝食植物、生活環境,宏觀來看,藉此也對往後的人工復育有一定的貢獻,你說資訊發達,藉由詳細圖鑑得生態解說,便能取代親自採集,我不認為,往往我在作實地的採集時,圖鑑上解說的生態行為、採集的方式,根本就行不通,或根本攝食的植物難以見到,或者植物本身與圖鑑上的大小差太多,造成無經驗者的難以辨識......等等,若光想靠著圖鑑來深入研究,我想是難以達成的,當然,我也必須大聲疾呼,在做野外採集時,對於同一物種,一定要適度採集,在不影響族群的前提下,進行少量的採集,同一物種請勿採集超過5隻,母虫請勿超過2隻,我想這樣的少量採集,一方面提昇研究者野外的實地經驗,為科學界帶來寶貴的資訊,一方面也不會對山林做太大的影響,而且當累積一定的經驗後,到了野外反而更容易進行戶外觀察,又因為擁有採集的經驗了,也更不會有想要抓蟲的掠奪者心態;不過呼籲一般社會大眾不要輕易做採集的行為,因為沒有一定的動力投入這樣的一個研究、愛好,只是犧牲無謂的生命而已,
    2.飼養昆蟲更是研究不可或缺的一步..........你說你無法同意
    你提到飼養蠶的國小觀察課程,這點我同意,我也反對國小同學飼養蠶,蠶的繁殖力、食量太大,飼養過程耗精力,後續處理也難,我也和你一樣反對國小課程安排飼養昆蟲,因為他們不一定有這樣強烈的興趣投入,常常都是3分鐘熱度,但是如果你說飼養昆蟲是研究不可或缺的一步你無法同意,那我就必須提出這樣一個觀點給你聽,1.我想為了研究,人工飼育對於一些不易觀察到的昆蟲生態過程,剛好提供一個了解的機會,也能強化研究者戶外觀察探尋的依據2.你剛才提到,人們為了想要擁有甲蟲,而使野外的甲蟲備受採集壓力,那麼飼養人工繁殖的甲蟲不就剛好解決這個問題的嗎,利用自野外採集、觀察得來的經驗,試著模擬佈置環境來進行人工繁殖,不就能取代採集了嗎,由於產卵木、發酵木屑、菌絲瓶的發明,許多甲蟲的人工飼養變的十分簡單,只要小小一個飼養箱,繁殖的數量甚至超越野外同單位體積的產量,而且由於食材的進步,愛好者輕易就能養出中大型個體,野外採集的吸引力又會再削弱了,而且過多的繁殖個體,也可以贈送給想要飼養的朋友,或捐給學校做活體教具,那麼當大家想要飼養、擁有某種蟲的需求被人工飼育個體填滿了,那些體型大小不定,,又價錢昂貴的野外個體需求量就會降低,職業採集也會趨緩,野外個體不就更能得到保障了嗎?3.飼養昆蟲,難道不能把它當成寵物嗎?現代人養貓.狗.水族.鳥......難道飼養昆蟲就要備受歧視嗎?我想,昆蟲的適應性佳,壽命短,容易飼養的程度應該超過貓狗吧,而且需要的空間小,活動力也不似其它寵物高,對於現代人忙碌的生活,想要在生活中增加少許的生命力,昆蟲不啻為一個時尚寵物,棄養的問題反而沒有貓狗那麼嚴重(如果不想再繼續飼養某種甲蟲,只要不要繁殖,養到自然死亡,這過程並不會太久)
    當然我也必須說,沒有那份深切求知、愛好的興趣,不管什麼物種都別輕易飼養,這點我能理解且認同的
    3.您說「製作標本更是個人做研究時必要性的一步」,你不同意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立場不同,當然作為一個研究者,我想這樣的行為勢在必行,一方面你在製作標本時你能近距離了解身體構造、斑紋,往後在做個體辨識時,是有絕對貢獻的,你說一般種類不需要做標本,因為資訊普及,很多圖鑑有詳細解說,我想我能同意常見種類不需要做標本,但是只限於辨識度高的,當然你沒有這樣研究的一個行為,你無法理解,就台灣的天牛來說,繡天牛、星班天牛族那類的分布是十分廣泛的,但是因為體型小,體色接近,沒有研究的人難道能在第一時間辨認出來嗎?而關於這類物種的圖鑑又沒幾本,要不種類不齊全,不然就是資料繁多,攜帶困難,再者,只靠圖鑑、資料庫就能完全研究透徹了嗎?我想讀過書的人,應該都知道讀萬卷書,要行萬里路的道理吧,假使現在有一數學題目,你不親自去算,旁邊的詳解解的多麼技巧、多麼漂亮,那會是你的嗎?你的數學會因此進步嗎?我想答案心知肚明,那麼研究昆蟲,尤其面對這地球上將近75%的生物,你能用如此不求甚解、輕率的態度研究嗎?你當然沒有這樣一個經驗,所以你不知道其中奧妙繁深,但是你必須知道做學問絕對是實事求是,不腳踏實地是做不來的,當然,我強調這作法是想要深入研究得朋友所需實行的,並不適用於一般大眾,但是站在一個業餘研究、愛好者來說,這是快速累積所謂第一手資訊的方式,尤其在這個科學時代,有標本作為科學理論的證據,是學界公認的模式
    再來談到你提出的戶外觀察,我想對於一般社會大眾,一般的戶外觀察,確實比枯燥的採集、飼養、標本比對來的生趣,但是對於研究者呢?我想如果不在以上3點達到一定的程度,那定是走馬看花,沒有一定的研究經驗,戶外觀察的效果恐怕是事倍功半,你說你比較欣賞我野外就地野放那篇文章,我想這更能確定你和我的立場不同,因為你並非著重在我的專業部分,同好對我的文章最推崇的,便是專業的解說、飼養、學術部份,你的著眼點在於野放吧,我想我會野放那幾隻蝴蝶,無非是我已具一定的辨識基礎,不然怎能隻隻叫出學名呢?
    最後,我仍對你所表達的部份觀點表示讚許,因為你的想法對社會大眾的指導方向是正確的,一般人遵守的你的法則是絕對正確的,但是相反的,你這樣的想法若對於我們這樣的專業、業餘研究者、愛好者,並不具實質上的幫助,作學問還是要一步步來,正確的科學方法才能培養未來具真才實學得研究者、保育員,我想我們兩族群應該要在這樣一個〈沒有強烈興趣下,不要輕易採集、飼養、做標本;而即使有強烈興趣,還是需要遵守生態規則並實事求是〉得共識下互相尊重,我願意對你的想法、觀點表示尊重,你願意嗎?
    衝突,妥協,進步,衝突,妥協,進步
    (謝謝你的耐心閱讀,一個對昆蟲研究具強烈熱忱的16歲少年)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您的回應
      我很仔細看完,也欣賞你為自己的興趣和熱忱做條理分明的回應
      我尊重你的興趣和熱忱
      只希望在尊重生命和有價值的科學研究之間取得平衡點
      沒有了同理心和惻隱之心,再多的聰明才智只讓人不安
      有太多人假科學研究之名,行蒐集炫耀與販賣之實
      期望您謹遵只取必要的,成為有守有為,對萬物存仁心的研究者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