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聊聊嘉明湖越野跑

我沒有足夠的準備參加這場賽事,但可能因為去嘉明湖的次數多,再加上這一兩年較周遭朋友相對熱衷路跑與越野跑,這陣子常被問到對這場賽事的看法,因此想整理一下想法聊聊
隨著嘉明湖越野跑平安完成,先前沸沸揚揚的爭議討論與某些愛湊熱鬧又愛用聳動標題的媒體報導也平息下來。這場賽事引發的討論,我之前沒有在公開的網路空間聊過看法,不想在多數支持者和反對者各說各話的討論氣氛下參一腳(其中也有幾位登山跑步經驗都豐富的前輩據理討論),但又覺得在賽事平安完成後,不失為更理性討論這場賽事的時機,這場賽事雖然還有可以更完善之處,但對於國內發展高山越野的可能性引起廣泛討論,頂尖選手亮眼的完賽成績也提高了國內越野賽事的視野,主辦單位在極有限的資源下盡心盡力溝通協調,讓活動順利舉行,也在工作人員及志工全力投入補給及後勤的努力下,以及天公作美給了個舒適溫和的天氣,這場賽事圓滿落幕,過程中諸多該給予肯定與尚有疑慮或改善空間之處都值得討論。或許有一天,山勢地形超過全島面積三分之二,高度3,000公尺以上高山超過250座的台灣,也能發展出賽制與相關措施盡可能周全完整,受到國際矚目的高山越野賽事。
unnamed

雖然我覺得這個活動帶來的討論很有價值,也想聊聊自己的淺見,但我在登山和跑步雖都有涉獵卻資歷淺薄,希望盡量用理性的態度整理個人的經驗和想法,與一起登山或跑步的朋友們交流。
我承認,一開始我對於高山越野賽是反感的
帶我入門領會高山的老鷹領隊和前輩夥伴們將謙卑與敬畏大自然的觀念在我心中深植,我不曾懷疑,將來也不會動搖。再加上幾年前登高山,曾眼見有超馬經驗的跑者山友競速下山,在我眼前滑落鐵杉林深崖撞擊岩石,過了兩三分鐘才恢復意識發出痛苦呻吟求援,所幸有背包在滑落或撞擊時多少提供保護,就醫後主要診斷好像是脊椎與坐骨附近挫裂傷。然而我瞭解,登山有不同的速度,有時想在山上生活幾天,欣賞黃昏破曉天光流轉,感受陽光微風雨露風霜,親近與平地有很大不同的動植物生態,有人則想嘗試競速考驗自己的體能和應變能力或是藉由高山競速訓練提升自己競技的實力;就像夜間的體育場跑道上的人們,各有各的目的和速度,在瞭解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並且不對他人造成妨礙的前提下,應該要相互尊重。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況是對於高山有相當經驗,對於天候驟變與大自然力量有正確認知的前提下,審慎評估自身能力與裝備後再決定是否參賽。
DSC_0206
台灣有極佳的特色條件發展越野賽事
六月間,第一次有機會跟Ruth(嘉明湖越野跑總排第二,女子第一,完賽成績3:57)聊天,她提及「問過一群12歲的小朋友是否會在海裡游泳,沒有一個人說會」她覺得很驚訝,台灣不大且四面環海,不是應該常有機會到海邊游泳嗎?同一群小朋友,也很少人放假會跟家人去爬山,可是台灣好多山哪!Ruth 說到小時候通常假日休閒活動就是全家往山裡去,小時候的經驗應該是與她如今奔馳山徑的能力和喜好相關的吧。嘉明湖賽事前,Ruth說她知道賽事引發不少爭議,也知道如果這次賽事安全上出了問題,很可能近年內不會再有下一次比賽,她知道很多人不看好,但是「台灣有這麼多美麗又風格獨特的高山,如果完全不考慮發展高山越野跑的可能性,甚至要設法禁止,真的很可惜」
DSC_0145
討論時除了暢所欲言,別忘了也要打開耳朵聆聽

賽事訊息一出,許多人以環境保護的立場抨擊這場賽事,認為「路跑汙染的地方還不夠多嗎,還要把路跑產生的垃圾帶到高山,連最後淨土也不放過」,但其實只要有看過賽事簡章內容,就會知道跑者人數限制在50人,跑者須自備水袋,主辦單位不提供一次性使用的容器或會產生垃圾的補給品,僅提供加水服務、鹽及在山屋提供簡單熱食,由於往返時間相對於登山短很多,許多跑者連在山上上廁所的機會都沒有,帶來的汙染絕對低於在山區住宿。討論的時候如果能依據事實就事論事,盡可能不要意氣用事,用上挑釁的態度和言辭,或許能降低原意被誤導渲染而引起誤解的機會。從安全的角度,一方許多人攏統跳針重複說著「是去送死」,一方雖寫明資格限制,但看不出有資格審核辦法,安全上應變措施的說明也不足以消弭疑慮
DSC_0097
賽事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先說明我沒有足夠的經驗和知識考量得很周全,只是用自身的經驗提出一些我有疑慮之處,若有前輩或朋友們有不同意見,歡迎補充交流,但我們討論時盡量別用情緒化的惡言相向好嗎
嚴格限制並審核選手參賽資格,由於高山氧氣濃度、氣溫、天候狀況與平地有相當差異,報名簡章雖寫明選手須具備超馬賽事及三千公尺以上高山經驗,卻不見有審核方式例如需繳交賽事成績或證明文件
天候因素的考量可能需更嚴謹,依據簡章賽事僅於颱風狀況下取消(比照一般路跑標準),賽事五天後,我恰好有行程上嘉明湖,遇上夏季熱對流旺盛時常有的午後雷陣雨,驟雨夾雜冰霰批哩趴拉加上雷聲和一點閃電,避難小屋內溫度驟降到8度,雨雖然只持續一小時左右,但很難想像選手若遇上這樣下大雨起濃霧的天候,是否有足夠能力和體能應變?
8/28午後雷陣雨
4月中行程遇上的濃霧強風(天候不佳濃霧漫起時草坡棱線能見度低,若誤判路徑方位有迷路風險)
多設幾個關門點,確實清點選手,確認位置
依據賽事簡章,唯一關門點設在湖畔撤站時間12:00未抵達的選手需返回起點不再繼續賽程。高山地區舉辦高強度賽事應考量高山症或迷途、受傷意外的問題,而高山症的症狀有時並非慢慢加劇,有時會在身體撐到相當程度時顯現,以我的淺見,認為單程13公里的路程應設置3-4個關門點,依實地勘察試跑訂出關門時間,各關門點確實清點通過及強迫折返的選手,掌握選手位置與安全,並可同時作為加水補給站。(從賽後報導得知,大會設有三個檢查哨與補給站,選手抵達檢查哨必須登記時間才能通過,這個做法對於掌握選手位置與安全相當有幫助)
選非假日辦賽事
嘉明湖行程由於相關申請規定,目前無法實施入山總量管制,每逢假日數百人湧進,連續假日更可達七百人之譜。如果賽事舉辦的時間能避開週末,受到的干擾應該會少很多。以我們上周的行程來說,周四只遇到下山的人,晚上與兩位自組隊山友共11人分享嘉明湖避難小屋,週五一行9人獨享三叉山和嘉明湖,但自嘉明湖返回避難小屋再下到向陽山屋途中遇到不下200人,當晚向陽山屋擠爆,應該也不下200人。不管辦活動或登山,若能避開假日,干擾及環境衝擊少很多,品質也有天壤之別。
將來由公家單位編列預算辦理或是補助保險相關費用的可能性
高山由於地形特殊交通不易,萬一發生需要救援的狀況,動用的人力與花費相當高昂,而此次賽事主要爭論點之一即是「許多人不同意主辦單位與跑者進入山區從事高風險活動,萬一有意外卻需動用公家資源」。然而這樣高風險的活動若要有周全的保險計劃,想必所費不貲,若攤入報名費,一定會非常高昂。我「天真」但自認並非無釐頭的想法是如果經過評估認為有助推廣健康休閒並栽培國內有潛力的越野選手,或許可以評估由公家單位編列預算辦理規格較高的賽事或是補助部分保險費用
「重點是實力評估」
好友Ho很精準,她傳來嘉明湖越野跑冠軍Petr完賽後的網誌,評註「其實重點是實力評估吧」我完全同意。賽事若是資格審核與安全考量周延完善,而報名者也都能審慎評估自己應變及完賽的能力,我對於高山越野賽事樂觀其成。我比較不擔心有周延規範的賽事(人數嚴格限制且絕不提供會製造垃圾的補給)在環境上的影響,比較擔心的是缺乏高山經驗的跑友在高山美景照片鼓舞及其他跑友跑高山紀錄的刺激下,沒有審慎評估風險和自身能力(知識、裝備、體能)並做足準備就要貿然上高山寫自己的紀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