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古道/步道/郊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古道/步道/郊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一日能高越嶺

對我來說,能高越嶺道,南投屯原進,花蓮銅門出,在歷史及訓練方面有較大意義,如果沒有刻意安排一段當地接駁,東段出了天長隧道之後接的是三十多公里下坡產業道路到銅門管制站。走過一次之後,如果只是想山上跑跑看看風景呼吸高山空氣,考量風景、路況、交通安排等因素,我應該會寧願選擇從屯原進出,走奇萊南峰、南華山、光被八表、或能高主...。
感謝熟悉可愛的隊友們一路說說笑笑相互關照,有你們一起,最後長長曝曬公路下坡唉一兩聲辛苦,到家睡一覺,不苦也不累了,只剩漂亮的風景和美好回憶。
「能高越嶺道,又稱能高越道路,日治時代原名能高越嶺警備道路,常被俗稱為能高越嶺古道,一條在台灣的歷史古道,最早由泰雅族與賽德克族建立,在日治時期被修建成正式道路。 全線橫貫中央山脈,連接起南投霧社與花蓮銅門二地。在過去,能高越嶺道肩負起台灣島上東西間聯絡的任務。 」~維基百科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草嶺古道(福隆~大里,約9.5公里)+桃源谷

DSC_1415
最近在找「大眾交通便利(火車、公車、客運可達登山口5公里內),且坡度(以我的能力)跑得起來的山徑」練習,若有前輩跑友有好建議拜託推薦給我。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抓住秋天的尾巴換上輕盈的TNF Ultra Fastpack來趟輕快山旅吧

DSC_1030
每年秋天芒花正美的時節,陽明山大縱走的念頭都會悄悄湧上心頭:秋天微涼無雨的清晨,穿上防曬防風防小雨的透氣薄風衣,從家門出發搭公車一小時內可以來到登山口,然後在山徑中穿梭銜接十個山頭,沿著林蔭石階上行穿越幽靜的杉木林、溼滑的闊葉林來到東段頂點芒花隨風律動的草原,下切林徑石階到有冷熱飲及輕食服務的冷水坑服務站稍作休息,接上往七星山蔚藍天幕下的芒花波浪,續一段帥氣有趣攀繩陡上陡降之後,踏上陡石階往此行西段最後高點前進,石階考驗着已經連走數小時的腿力,運氣好的話,自山頂俯瞰有夕陽或薄霧雲海伴隨的都會區和河流出海口讓你驚覺:差點忘了這般美景和這段精彩的山旅離我們生活的忙碌喧囂城市這麼近!

2013年9月12日 星期四

巧克力爬山小試身手

巧克力
帶巧克力去山上走走,去路經的土地宮廟拜拜,希望牠找到家健康長大。不是我誇口,我帶他去探越野跑的路,未滿四個月的牠一路從坪頂古圳跟我走上擎天崗,堪稱是登山界的練武奇才!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阿朗壹古道~旭海滾石樂團


我們這回的阿朗壹古道,沒有亮麗的碧海藍天,但也因為這樣,走在幾乎全無遮蔭的濱海古道不至於太過曝曬。阿朗壹灘上圓圓的大石頭有美麗的圈圈紋路,大浪嘩啦嘩啦捲來,退去時捲着滾石在浪潮中撞擊發出摳摟摳摟聲響,是我以前從沒聽過的浪潮聲。回來三天了,在睡前想像自己回到唱著歌的大海邊,耳邊就想起嘩啦嘩啦摳囉摳囉刷啦刷啦咖拉咖拉~
很難形容啦,想知道到底是什麼聲音的人一定要自己去一探究竟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浸水營,水晶蘭醒了~


南部的水晶蘭醒得早,二月底,在浸水營古道見到今年看到的第一叢水晶蘭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階梯和山徑走到想打呵欠?來趟鳶嘴山,絕不會讓你失望

 
如果你住台北,跟我一樣久仰鳶嘴稍來盛名,這個行程錯過可惜喔!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霞喀羅古道深秋賞楓


這回走霞喀羅古道,最開心的收獲是與三年前曾在日治八通關古道一起過了段八天七夜山中歲月的朋友們重逢(老師們請海涵我沒大沒小以平輩朋友相稱)。人的緣份和相處很奇妙,去八通關前我們素未謀面,然而七整天山中歲月和仙境假期讓我們擁有許多共同的回憶。到現在,雖然平均每年只見一面,見面時仍聊不停仙境假期的許許多多希望永遠不會忘記小細節。

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跟阿母去爬山~鎮西堡+司馬庫斯巨木之旅

在山上常有登山的朋友問我「爬高山,家人不會反對嗎,父母應該都會擔心的吧」
我媽不但從不曾反對,反而總是看著我帶回來的風景羨慕說「年輕有體力真好,可以去那麼漂亮的地方」
七月四季安排了鎮西堡+司馬庫斯拜訪神木之旅,齊幫齊老爹、齊媽媽一起報名,我也邀了媽媽一起參加,這趟神木之旅成了親子遊;另外四位成員是研究所同學小魚和她三位青春可愛的朋友,讓長輩們感染了青春的能量。
青春洋溢的大合照↓

2011年2月27日 星期日

北插天山印象

封面故事:心花怒放的姊姊們

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松羅國家步道+松蘿湖(十七歲少女之湖)

四季安排的松蘿湖行程包含第一天的健行暖身「松羅國家步道」(全長約2公里),晚上的泰雅風味餐,以及第二天較具挑戰性的「松蘿湖」一日來回

2010年12月15日 星期三

2010深秋訪陽明山向天池、七星池


今年秋天雨量似乎特別多,十月底到十一月底之間,走了幾趟向天池和七星池,這兩個大部分時間一滴水也沒有的「池」,倒是在深秋讓我遇上了滿水位。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拜訪神木~鎮西堡、司馬庫斯之旅

暑假,有些爬大山的朋友希望安排家人、朋友一起親近山林,希望他們也能認識台灣最珍貴美麗的資源,了解有人花那麼多時間爬大山的原因。但是,直接冒然帶他們去爬大山當然不是個好辦法,因為如果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登大山,的確會有一些潛在的危險。為了這些朋友想與親人朋友分享山林之美的願望,四季安排了鎮西堡、司馬庫斯~神木、芬多精避暑之旅,鎮西堡和司馬庫斯各有步道引領遊客親近神木群,兩個神木步道健行的時間大約都在五個小時左右,鎮西堡神木步道有一點陡坡,需過河床,難度較司馬庫斯稍高,這個行程適合行前能花點時間加強體能訓練的朋友,不需要擔心高山症的變數,溫度與氣候變化也不像高山地區那樣極端,所以很適合和家人朋友在炎炎夏日來個神木、芬多精避暑之旅!

2010年7月5日 星期一

後花園閒逛~陽明山

 
陽明山是台北人的後花園,如果台北沒有了陽明山,台北可能會增加不少憂鬱症人口吧。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司馬庫斯古道(三之三)~巨木雲海花

這趟行程,路況起起伏伏在倒木、石塊、樹根、箭竹穿梭,潮濕而未刻意整理維持的陡坡路徑,相當不同於幾條日據時代為軍事管理用途沿等高線而闢的平緩古道,雖然辛苦,但絕對值得!尤其是途中的巨木群、稜線上的雲海和沿途綻放的花朵,雖然讓我回家後,上班的第一天動作完全像個老太太(鐵腿的人咬牙快速下公車是件極痛苦的事),但是,有機會的話,還是會想再造訪!
春夏之際,野外繁花盛開,不管爬不爬山,到戶外走走吧!往司馬庫斯的產業道路旁隨處可見一叢叢盛開的花朵↓
白花苜蓿/白色鳶尾花/蘿蔔花

司馬庫斯古道(三之二)~第一天不好走,第二天不好爬

這次的行程,一如以往,我們有周詳的計畫和備案,還有王姐在平地留守,隨時通報氣候變化,掌握我們行蹤,守護著我們的安全。雖說有周詳的計畫,但總有些不在計畫中的狀況發生,讓領隊必須隨機應變。第一個變數是因為借道未核准,不能照原定計畫請車子到棲蘭鴛鴦湖接我們,只好改變計畫打算第二天從雪白營地輕裝來回鴛鴦湖;第二個變數,本打算到營地之後還有充裕的時間登雪白山,但水源太小,取水花了不少時間,更不可能等登完雪白山再冒著摸黑的可能去取水,所以,取完水不想冒回程摸黑的險,索性優閒的在營地泡茶打混;第三個變數,第二天沿途有太多讓人分心的美景,捨不得走太快,再加上午後有點起霧,路況很不好,摸黑會非常冒險,於是還沒走到鴛鴦湖就折返了;第四個變數是有人臨時起意(不過是個很能掌握狀況的人,所以我們都同意):從稜線切過去西丘斯山和雪白山再回營地吧!於是,我們走著和正常人相反的方向,抓著箭竹和樹根,鑽過箭竹密徑,陡上西丘斯山,穿越漫著霧氣的巨木鞍部,穿過迷宮般的密密樹林到達雪白山,再擲骰子決定(開玩笑的啦!)從雪白山頂輻射狀開出的五六條路徑,選一條會帶我們回到雪白營地的。

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

司馬庫斯古道(三之一)~師法自然,就地取材


這趟司馬庫斯古道之旅,我們原計畫從司馬庫斯走到鴛鴦湖,但因從鴛鴦湖出需借道棲蘭,申請送得太倉促沒有通過核准,所以改變計畫,打算從雪白營地輕裝來回鴛鴦湖,但又因邊走拍照耽擱了一點時間,再加上下午有點起霧,再次變更計畫,從稜線切往西丘斯山,再通過鞍部連走雪白山,然後回到營地再住一夜,隔天拔營下山。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親友團遊太魯閣Day2~錐麓古道


時間:99年2月27-28
行程:砂卡礑步道+錐麓古道
活動主辦:四季戶外休閒

看看我們的裝束,就知道重頭戲來囉!
一大早,慈母橋前整裝,「啊~厚氣啦!」精神飽滿的出發↓

2010年3月4日 星期四

親友團遊太魯閣Day1~砂卡礑步道


2009年11月16日 星期一

錐麓古道(二之二)~寫著台灣島身世的太魯閣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