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大貓啃書嗑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大貓啃書嗑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1年1月22日 星期六

「七俠四義」~改變我對Facebook和香港的成見

圖片來源:Daniel C
對於自己不了解的事,有時還是會有些來源不可考,先入為主的成見。比如對Facebook和香港,我連Facebook的畫面都沒見過長啥樣,就偏執的認為它是很多人尋人、玩遊戲和不斷傳布訊息的地方(而我這人對我成見中的這三個功能都沒多大興趣);香港,一個我過境多次卻從未曾入境的地方,也不知哪兒來的成見,總覺得它很忙、很擠、步調很快、講話也很快、高樓很多、夜景很美、香港遊客很會玩,常在偏僻的景點或不顯眼但有特色的小店看見香港朋友…
香港格友Daniel寄給我一本書,內容講的是香港市民透過Facebook社團聚集關心香港郊野保育的群眾成功在網路上引爆話題,並具體集思廣義,各自投入專長及時間、熱忱,成功的暫時從收購大浪西灣部分土地的富豪手中攔下進行中的整地工程(可惜此時大浪西灣已有大塊面積植被被剷平)。
大浪西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照Daniel的形容:
位於西貢半島東端的大浪灣,環山抱水,南北分別被長咀岬角和西灣山及其餘脈所擁抱,面向浩瀚的太平洋,開闊而無屏障,長驅直進的風浪,讓陡峭海崖上滿佈深邃海溝和曲折海穴。…山丘與海浪之間,綿延的沙灘,恍如鑲在翠綠羅衣與碧藍紗裙間的金腰帶;山間的溪谷深處,幽潭飛瀑、又似用銀鍊串起的寶石項鍊。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我的阿母愛趣玩~順推薦「我的心肝阿母」by張輝誠

蘆洲線捷運開通後,開放長達一個月的免費試乘期在前幾天結束,如果頒獎表揚最勤於利用蘆洲捷運而省下最多交通費的蘆洲市民,我阿母肯定名列前茅。
蘆洲捷運開通前,我阿母從來沒有獨自搭過捷運,總覺得那是台北人(指台北市人)的交通工具,跟她有著陌生的距離,除非必要不會想去搭,也不太敢去搭。蘆洲線開放免費試乘當天,我阿母卻興沖沖的跟鄰居一群婆婆媽媽,搶在我和妹妹之前,成了我們家第一個搭蘆洲線捷運的人。回家後,興奮的炫耀著捷運真的有方便,去好多地方都好快,他們今天去了哪裡又哪裡,明天還要去哪裡加哪裡探路重點是他們捷運搭來搭去跑了好多地方都沒花錢喔,因為根本沒出捷運站,蘆洲線進站,搭了這線轉那線,最後再從蘆洲線出,所以一毛錢都沒花哩。

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找路-月光‧沙韻‧Klesan


今年初,大高借了我一本書,林克孝的著作「找路」,簡單的說,講的是林克孝因為一首〈沙韻之鐘〉,開啟了尋找十七歲的沙韻生命殞落前走過的那段路的旅程,而結果找到一群像家人般的泰雅朋友,這條路上找到的遠比出發時要找的沙韻之鐘多上太多。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台灣蔬果生活曆」~如果你也喜歡蔬菜水果和我們的土地


如果你跟我一樣,想在飲食中增加「有益健康又物美價廉」的蔬菜水果(它們因為某些原因,常常並非有益健康或物美價廉)
如果你跟我一樣,久久上一次市場,通常去的還是有許多冷凍儲藏或是進口蔬果的生鮮超市
如果你跟我一樣,除了知道茼蒿是冬季吃火鍋才有的菜,搞不太清楚到底什麼是「當令」蔬果,不需用重肥重藥,就能長得鮮美誘人,而且還便宜到令人為農夫和蔬果們抱屈
如果你跟我一樣,常有機會看到高海拔山坡地因為追求收益,在不適合的時節種出需要低溫生長的蔬菜水果,被過度開墾到體無完膚,你看著高山粗礫粗砂的地質,想著如果不是重藥重肥,這些砂礫堆怎可能種出漂亮的蔬菜?再看看為了取水灌溉,這些「耕地」往往緊鄰河床,這些農藥和肥料,是否滲入地底伏流或沖入溪水,引向沿途用水人家,或是溶解匯聚於水庫???
如果你跟我一樣,看了兩位作者陳煥堂、林世煜在序言「菜市場革命」中的一段小故事,心中隱隱不安
那麼,你要去把書找來看看!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快樂~尋找,就尋見


<奇蹟>My Stroke of Insight                                                      
好一陣子沒逛實體書店,前幾天,經過誠品,看到這本新書,可能是封面提到<潛水鐘與蝴蝶>吸引了我(很喜歡那本書),也可能是封底作者Jill Taylor博士的自述讓我覺得很神奇:
十年前,我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研究,並指導年輕醫生有關人腦的知識。但是在19961210日,我給自己上了一堂生死課。
那天早晨,我經歷了一種罕見的左腦中風……
在那短短四小時內,我透過腦科學家好奇的雙眼,
看到我的腦袋如何一點一點的喪失處理資訊的能力。
兩三個小時之後,我已經不能行走、說話、閱讀、寫字,
甚至連自己的生平都想不起來……
封面的介紹提到
……當時她才37歲,但Taylor博士沒有被擊潰,她憑藉著自己對大腦的了解,用右腦救了左腦。八年後,她奇蹟似的完全復原,而且還開發出右腦的潛能,達到安祥平和的涅槃境界!

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

「別跟山過不去」~愛山的、瘋山的、嘲笑山瘋子的都可以找來看看

好長一段時間只po爬山的記錄了,好不容易想介紹本書,結果還是跟爬山有關的書
這本書,大貓特別想介紹給在大山上的夥伴老馬、老鷹、山風、雲豹、老虎、飛狼、山貓、水雲、Inin起勁、阿宏、阿芳網路上的同好陳校長、小張、Daniel、大雄、豪哥還有親友團的成員們,因為天氣或工作等因素而不能如願用腳爬山時,就在家看看這個以尖酸刻薄和幽默著稱的老美聊山經吧
這些伙伴的親人朋友們,想跟他們去爬山,或是想了解他們為何管不住老往山裡跑的心和腳,這本書或許能給你一部分的答案
如果你根本覺得大貓和這些伙伴是得了山癮、山癌的山瘋子,那麼你更要看看這些人在山上都做些什麼傻事,好好笑個夠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地圖上最美的問號」,大貓點點名,喜歡或不喜歡石階步道的看過來!


大貓點點名~大貓在看到喜歡的書、電影、或是到很棒的地方時,腦中常浮現會和我一樣喜歡這一切的朋友,有時會忍不住點名,半強迫被點到的人一定要去把我推薦的東西找來看!對於我很唐突的要求「喂~你一定要去看……」「有個東西我覺得你一定會感興趣……」我的老朋友應該已經見怪不怪。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How much construction is too much?我們到底需要多寬、多平、階梯多整齊的登山步道?

Chilauma大哥在網誌中發表了一篇悲!馬拉邦登山步道
我很有同感,也想起今年6月中為彩蝶道被除草造成彩蝶不再,憤而投書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的心情
我們不是反步道或反建設,為了親近山林,很難避免對環境造成相當程度的破壞,但真沒有更細緻的思維或工法嗎?我想介紹一本關懷登山步道的書,但最近好忙,不知週五晚上能否抽時間整理,大家先看看這幾張很不一樣的步道,可以的話,或許能告訴我您喜歡哪一種步道。
12/12:要介紹的書,搭配一些不同的石階、步道照片,po在下一篇「地圖上最美的問號」


2008年9月19日 星期五

動物朋友教我們的生與死


朋友之中有很多家中有寵物(我比較喜歡稱作動物朋友);也有不少朋友是一直很想有動物同伴,卻因為不想面對將來的別離、或是因為過往的傷痛回憶,而打消三番兩次興起的念頭。慎重看待生命是應該的,我也贊成要在生命中接納動物朋友的人,認真思考牠們也會經歷生老病死苦,而您是否已準備好陪牠到底。

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蜘蛛女之吻~不堪的現實與甜美而致命的出口


這本書在我書架上好多年了,久到我都忘了當初買它的原因,不過,這樣也好,以這本書來說,剛好是個令人驚喜的盲目約會,意料之外的精彩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和敘事方式!
看完英文版,對附於許多章節後關於同性戀生理、心理、環境影響的論述、以及最重要的最後一章內容不太能掌握,所以又找了中文版來看,結果原本看不太懂的部分,看了中文版也沒有必較懂,不是因為翻譯(中譯本還不錯),而是這部分或許作者本來就要它有些隱諱、曖昧,就像書中主角的愛慾和情感恐怕也不是理智可以理得清,當然也就不可能順著主角們原本的盤算進行。看完書,再把原著改編的音樂劇CD也找來聽,只可惜還無法看到當年頗受肯定的電影雖說對於我很喜歡的文學作品,在以往經驗中很少欣賞改編勝過原著(當然也有極少數例外),有機會的話,還是很想看看。

2008年6月30日 星期一

死前活一次~那些說過的、沒有說出口的、以及沒機會說的再見

看了一本書,讓我再次思索那些說過的、沒有說出口的、以及沒機會說的再見。透過書中對臨終關懷系統的描述、以及23個關於生命與死亡的故事,凝視死亡,思索生命。
 
這本書可說是誠實紀錄23個案例從瀕死到死亡的歷程及容顏。作者Beate Lakotta (1965~)與攝影者Walter Schels(1936~)進入德國的臨終照護機構,藉由交友、聊天、訪談、觀察紀錄23位臨終者在人生最後一段路的心理歷程,最後以個案臨終時與死亡後的照片,讓讀者直視死亡,或許能有所啟發。我標註了兩位作者的出生年,因為覺得這樣的組合很有意思,年紀相差30歲,攝影師年過七十,童年時便歷經戰火、廢墟、屍體文字作者年過四十,在這個計劃開始之前,還沒有親眼見到死人的經驗。以下藍字的部分是書摘。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九降風~青春的痕跡



因為好友雲想的推薦,去好久沒去的西門町看了一部很久沒進戲院看的國片

 

我的青春跟九降風裡的男生很不一樣,原因之一,很可能因為我不是男生

我的青春沒有明顯的叛逆和掙扎

我在每個階段有死黨 一兩個

但從未曾屬於人數較多的小圈圈

因為我不喜歡「總是」一群人「一起」去某個地方、做某件事、喜歡某些人、討厭某些事

瘋狂的傻事、義氣、背叛、狂怒、叛逆在我略顯蒼白的青春回憶中沒有明顯的痕跡

串起整個故事的棒球狂熱我不曾參與

撼動職棒界、傷透棒球迷的簽賭案我的印象也很模糊

讓我想到自己青春歲月的是我也曾那樣寫信,也曾是那樣摺信,也愛張雨生的歌,也曾像宣傳照上,在堤防散長長的步

向來跟職棒扯不上關係的我,沒聽過當年的棒球王子廖敏雄

儘管如此,我還是被這部電影、片中人物、看懂和不太懂的隱喻、被片尾的廖敏雄深深打動~

片尾的鏡頭和聲音沒來由的讓我覺得很傷感

放映結束,導演林書宇和四位演員來到現場接受提問討論,講到片尾的處理,又讓我紅了眼眶

 

導演在一篇「與棒球王子廖敏雄見面」的日誌提到:

青春的可貴,就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然後從那些錯誤中學習。雖然有些錯誤是會影響我們一輩子,但是,重點不是去後悔當初的決定,而是去找到走下去的勇氣。我打從內心的感謝雄哥,能夠認識他是我的榮幸,能夠讓他在我的第一部劇情長片裡,是我們大家的驕傲。

全文:「與棒球王子廖敏雄見面

 

 

打開的門、鎖上的門、老榕樹下的聚首與決裂、背叛、欺騙、原諒和出口...

以及那悲觀色彩下的、曾是天之驕子的廖敏雄都讓我很有感觸

我們會犯錯,有些無意、有些有意

有些被原諒、有些連自己都很難原諒

但日子要繼續,要找到勇氣

我不想寫評論或分析,只是想說:我喜歡這部電影,真心推薦給我的朋友們,約起你的電影咖,趕在下檔前去支持這部很好看的國片吧!希望你會告訴我你也喜歡!

記:散場時,燈一亮,發現幾乎是滿座,再一看,好多穿著制服的高中生啊,我應該是全場年紀前五大的吧!出了戲院,忍不住拿起手機對著戲院前的高中生拍了幾張照,同行的Wa說,我們這樣偷拍會不會很像怪阿姨啊?我當然有糾正她,是「怪姊姊」,誰是什麼阿姨啊!

 

九降風官網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9winds/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他媽的這世界!



他媽的這世界!
明明看的是「麥田捕手」Holden的喃喃自述,腦海中卻一直浮現「一年甲班34號」、「阿拉斯加之死(into the wild)」描寫的克里斯、有點像Holden的表弟、好友、還有自己,這些人表面上可能沒有什麼共通點,卻都有著、或至少曾有過Holden的影子,這就是Sailinger這本小說之所以歷經爭議、查禁達數十年之久,卻終究成為經典的原因吧!

2008年3月10日 星期一

讓我們「看雲趣」


美麗的雲》2007/4/30畢祿山途中↑我很喜歡志宏拍的這朵美麗的雲,賞雲協會也喜歡,把我寄去的照片刊登在cloud gallery,協會雲迷們朋友有的說像骷髏頭,有的說像恐龍化石...
喜歡看雲的人,如果在書店翻閱「看雲趣」(遠流出版)這本書,讀到最前頭的「賞雲協會宣言」,應該很難狠得下心放下它,不買給自己。作者很妙,譯者很棒,譯文生動傳神,感謝遠流介紹這本關於雲的科普書和賞雲協會,讓愛看雲作夢的人不寂寞。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會有那麼一天,我們一起安心生活一輩子


網友Daniel一篇描寫他某晚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外,看到街貓一隻隻蹲伏地上照明燈罩上瑟縮顫抖、試圖取暖的景象,談及因人類豢養及喜好等因素被帶離原生環境或是因而減少生存能力的寵物,遭人類遺棄之後,任其面對嚴苛生存環境自生自滅的處境。

點連結看Daniel的文章寒流中,瑟縮顫抖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去年看過的一則新聞和兩本()書。新聞講的是向來以愛貓著稱的日本,某些溫泉地區會幫貓咪做湯屋蒸氣室,讓街貓在天寒地凍時節能有個避寒的去處,而貓咪也非常捧場,湯屋使用率非常高。

 

想到的兩本()書是劉克襄的《野狗之丘》和莫莉薊野的《貓國物語》系列,對象分別是狗與貓,風格也有天壤之別, 莫莉 小姐用純真的筆調和無敵可愛的貓咪畫作,編織了一個人貓和諧共處、所有自由貓、城貓和家貓都得到妥善照顧的貓咪理想國NEARGO;劉克襄的《野狗之丘》,關注對象是無人豢養的野狗,一樣是滿滿的愛與關懷,劉克襄卻一點都不天真夢幻,相反的,他精準如科學家,選擇一條尋常的城市巷子,以多年來觀察野生動物的方式,寫下12隻都市野狗,六百多天的生活內容,描寫台灣流浪狗面臨的殘酷現實和悲慘處境,以及他們在這殘酷環境中顛沛流離、互相親愛、勇敢求生的故事。莫莉薊野的《貓國物語》翻閱時很難不帶著笑;劉克襄的《野狗之丘》讀完後很難不傷感流淚。

 

狗兒被人類帶到城市,豢養、遺棄,在被遺棄的城市中,他們生育後代,然後世世代代跟人們一樣生存在城市中,牠們算不算城市文明的一分子?有沒有生存的權力?還是追求衛生、進步、乾淨、整潔口號及捷徑下的犧牲品?《野狗之丘》的封底寫著:十幾年前,野狗尚能在城市邊緣的小山、荒地和垃圾場存活。現在垃圾場消失,野狗的生存空間恐怕會更加萎縮。這個城市只剩下人類、蟑螂、老鼠和人類的寵物家狗、家貓。沒有人會幫野狗爭取生存的權力。野狗算不算一個城市文明的一份子,還是過時廢棄物?

 

台北的郊山常見被棄養的中大型犬,常是瘦骨嶙峋或跛著被車子輾過的傷腿,為什麼棄養到山區?主因可能有二:棄主駝鳥心態認為把狗丟在捕狗大隊罕至的山區,就不算直接至牠於死;另一個原因是有些狗太聰明太忠心,總是能找到回家的路,所以放到偏遠山區讓牠不可能再找路回家。每次看到報導有狗兒被拋棄路邊後,在原地苦苦守候數月要等主人來接,真不知牠狠心的主人用什麼樣的心情憶起牠?

 

莫莉薊野在《貓國物語》中創造了NEARGO的市徽:一隻撐著拐杖的貓,代表人與貓皆可在此安心生活到老。我很想相信,會有那麼一天,貓和狗都能得到人類善意的對待。

2007年10月25日 星期四

如果,你的人生寫在一本正在進行中的文學鉅著裡~《口白人生》


一直很喜歡Emma Thompson,這次,她再度令我驚艷;當然,她不是國色天香的美女,也似乎從我十幾年前開始看她演戲時就不年輕了,但她總是能精準拿捏角色的內涵,詮釋莎士比亞筆下的Beatrice、珍奧斯汀的Elinor、石黑一雄在<長日將盡>中的女僕役長(男主角Anthony Hopkins從沒讓我失望過,也是我非常愛的演員)E.M. ForsterMargaret<以父之名>中的女律師(我超愛這部片和它的男主角)她總是能恰如其分,而她可不是只在行文學電影喔,也有許多很生動的喜劇角色演出。在電影<口白人生>中,一開始,我就被她的旁白聲音緊緊抓住,好悅耳、清晰、理性、卻又帶著磁性吸引力的聲音,片頭一聽到聲音,我就知道,不管劇情如何,我一定因為想聽這旁白的聲音而把它看完,結果,這部片一點都沒讓我失望,旁白棒、演員棒、劇情棒,極力推薦!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有些事現在不做,永遠都不會做了~《練習曲》、《荒野大飆客》

《練習曲》、《荒野大飆客》
東明相有單車練習曲,約翰屈伏塔等四個中年男人有重型機車狂想曲
東明相:有些事現在不做,永遠都不會做了。
約翰屈伏塔:If not now, when?

2007年10月13日 星期六

坐上美人魚的椅子,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美人魚上岸遊玩,卻被人類藏起尾巴,從此被馴養在人類世界,習慣了人類的信仰、道德、人際關係、情感我跟著某天突然找到自己魚尾的美人魚來到大海,跟著她用突然覺醒的直覺、慾望和熱情向下俯衝未知的世界有股神祕的吸引力,讓她壓抑著不安與恐懼,漸漸能感受掙脫道德禁錮帶來的新奇活力,眼前的未知世界逐漸清晰,熟悉、歸屬、義無反顧追求所愛的勇氣,從美人魚沉睡的記憶中被喚起。

《那山那人那狗》,不管你喜歡的是山、是人、是狗,都會喜歡這部影片



故事情節平凡、簡單,簡單到看著包裝背面的介紹,一直沒有放來看的衝動,當時好像還是買二送一才選了這片湊數,直到前幾天和好友爬大屯山遇見一隻聰明帥氣背著水的黑狗,雲想在部落格中說這黑狗讓她想起《那山那人那狗》,這才提醒我這片子被我冷落在書櫃裡不知有多久了…於是去找來放了看,感想是:感謝當初買二送一逼得我靈光乍現選的是這部好片湊數,感謝雲想的推荐催促我去把它找出來看,感謝我自己的好記性沒忘了它的存在…。真是部難逢的好片,我想,不管你是因為喜歡山、喜歡人、或是喜歡狗,應該都會喜歡這部影片。

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

Norfolk~在這裡你可以找回最珍貴卻不小心遺失了的人、事、物


石黑一雄的作品Never Let Me Go(中譯:別讓我走)用一群被刻意保護、並盡量給予正常生活、成長、教育環境的複製人來探討製造複製人並以之作為捐贈器官用途的爭議。全書以敘事者Kathy的回憶拼湊和現實生活交織而成,當Kathy以回溯片段描述時,我也常跟著陷入自己的回憶中,複製人像正常人般在其中成長卻與世隔絕的校園--海爾森,讓我想起國中時離家住校、與同學和導師朝夕相處、週一到週五不得踏出校門一步的生活;Kathy和好友Ruth間既親膩又有一點彼此嫉妒、競爭的關係;Ruth對小團體的主導權、魅力、權威、以及爲贏得其地位時而出現的小手段、小謊言讓我很驚訝石黑一雄對我所熟悉的小女生的友情世界能有如此細膩的描寫。